趁著過年回家陪孩子的父母領著孩子去游樂場玩耍的時候,會驚奇的發現,在四五線小城的游樂場新增了不少游樂設施,例如小孩子坐在車廂,由父母用踩單車的形式將小朋友送上過山車頂端,車廂經由下滑的勢能急速俯沖下來的無動力游樂設備。

類似這樣的無動力游樂設備還有很多,只要遇上節假日總是大排長龍,父母經常開玩笑說,確實好玩就是有點費爸媽,對于小朋友來說,游樂設施的玩法大致相同,讓他們覺得尤為珍貴的是擁有父母的陪伴。
或許有很多小伙伴會感到疑惑,一個以營利為目的的園區為什么會愿意引進如此多無法營利的無動力設備呢?營銷上有一個詞語叫做引流,也就是商家會將一部分游樂設施設置為不賺錢甚至賠錢,目的就是為了吸引人流量,一旦有了客觀的人流量就可以靠其它部分的服務或者商品賺取利潤。
例如這些四五線城市的游樂場,本身面對的消費人口基數就少,但是卻面臨需要花費巨大成本引進游樂設施的難題,很多大型游樂設施在購買的時候還是網紅,好不容易安裝好就面臨過期的風險,不但如此日常的維護,開機時的成本都是壓在運營者身上的一座座大山。這些傳統游樂設施具有的難點無動力設施全都完美的避過了。
重要的是通過父母的付出和小朋友建立了更深層次的交流,反而更受父母和孩子的歡迎,無動力游樂設備完全可以為項目運營方吸引更多的人群,人群就意味著會擁有更多的消費需求,于是各式各樣的小商品、美食反而成為運營方更側重的管理方向,毫無疑問這是一個雙贏的局面,在下沉市場的成功或許會成為下一個增長奇跡,讓我們拭目以待!